Top
首页> 西北教育 > 正文

西北地区为何有这样一句民谚:汉民过年,回民赚钱!

发布时间:2021-08-25 13:37:26        来源:互联网

提示:年啊,就在这里成为了消费的美。再想想那句民谚,忽然觉得应该改一改了:消费者过年,商家赚钱。因为趁着年节赚钱的何止回民老张,经商的人们也许都一样。而赚钱也并不一定要美食了,同样,另一些回族也开始过年了。

年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了,小区门前很多做生意的南方人都关门回家了,去老家过年了,但这并没有让北方城市的年味淡下来。同样,在南方工作的北方朋友此时也是回家匆匆。年,就这样成了一种亲情团聚的人口流动。

忽然想到西北地区这样一句民谚:汉民过年,回民赚钱。是这样的吗?答案是:是,又不全是。是主要有两点原因:回民向来是善于经商著称;另外是因为宗教信仰的问题,一些回民并不像汉族人大张旗鼓地过年,甚至不过。这背后都是悠远的历史。

形成于元明的回族是多源的,最早有阿拉伯人、波斯人还有后来被蒙古人掳掠而来的一些中亚人。这些人来到中国很少有携妻带子或者说是拖家带口的,成家然后立业或者立业然后成家,经过与丝路沿线与中国内地各民族的不断融合,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回族。

最初,回族是以“回回”自称的,不仅仅是今天的回族,包括中国境内所有信仰回教(中国伊斯兰教)的民族,除了今天新疆南疆地区的维吾尔等民族,甚至还有一些西藏人、蒙古人,我们今天把他们叫藏回、蒙回。

起初,这些人在叫法上是有区别的,比方说维吾尔人曾被称为“缠回”,以示与其他“回”的不同,但到了清朝时,仿佛被一个本应该成为地理的概念,将新疆的“回”称到了一起,即:南回北准。天山横亘新疆中部,基本将新疆一分为二,天山以北称之为北疆,天山以南称之为南疆。“南回北准”的意思很明显,清代的南疆主要都是维吾尔族,北疆主要是准噶尔蒙古人。这种叫法里不包括内地的回民,他们更多地被理解为有特殊信仰(信仰伊斯兰教)的中国人。

不管我们今天怎么说,都不能掩饰回族最早为来中国经营的历史风景,虽然经过了历史的融合,但他们的故事始终是与丝路上的驼铃相伴相随的。当驼铃响过,与驼峰相拥在一起的是黄金、宝石以及丝绸和香料等等,成为回族人能经商、会赚钱的基因,在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里被一点点地放大或者长成。

这并不是说,汉族不会做生意赚钱,而是在古代的重农抑商历史形成中,他们似乎非常偏见也很世俗地给商字的前面加上了一个“奸”(这个词本意是指以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。如卖给顾客不好的东西,自己获取最大化利润的人。其实,最初它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会算计、聪明,会得到利润的意思),多少对此有些轻视,要做商就得做儒商,但无商不奸,所以真正做成的也没几个。你不干,别人来干。如此,回族便有了以善于经商著称好名声。

汉民过年,回民赚钱?现行的春节自民国被袁世凯批准放假,到现在只有100来年的历史,它是在“五族共同”背景下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的盛大节日,但由于宗教原因,有些回族并不去过它,所以,闲下时间来照顾这个消费黄金节日的生意,便成了自然而然。

赚钱当然需要本领的。俗语说,民以食为天。食,消费之最,是老百姓的天。回民赚钱,与之对应的一句话是他们做的饭好吃,这在中国基本上得到了普遍认可,清真的食品不但干净卫生,而且能够让人垂涎、让人回想。食,因此站成了一种朴素和现实得让任何人都没法离开的境界。牛羊肉、撒子、油香、糖卷馃、炒糊饽、荞麦油圈、摊馍馍、麻食子、炒揪面 都在年关中排成长队地想要或者已经变成了回民手中的钞票。钱就是以这种非常大众地方式被赚来了。

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求同存异的民族,赚就赚一点吧,因为赚钱毕竟是快乐的。小区门口开超市的老张是回民,不抽烟不喝酒,过年也不贴春联不放鞭炮,但他把这一切早就为汉族朋友们准备好了,送货的小车总在他的店前停下,为他的脸上带来笑容。昨天经过,老张问:“过年了,喝什么酒啊,到我这里来几瓶!”又说:“抽什么烟您尽管来拿。”热心和关切的就像可以在他哪里得到免费一样,还没等到暖过劲儿来,又听到问:“春联准备好了没,要鞭炮不?”

年啊,就在这里成为了消费的美。再想想那句民谚,忽然觉得应该改一改了:消费者过年,商家赚钱。因为趁着年节赚钱的何止回民老张,经商的人们也许都一样。而赚钱也并不一定要美食了,同样,另一些回族也开始过年了。(文/路生)

每日必读